电工电子 机械汽车 楼宇机电 实验器材 实训设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新闻 > 正文

行业新闻

 

贫困生演讲哭穷:“公平还是伤害”

作者:    来源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10-17 10:39:44

贫困生演讲哭穷:“公平还是伤害”

想获助学金?先当着全班同学面,将贫困家境和盘托出再说。沈阳大学某学院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,得票最高者可获助学金,引发争议。有学生表示,“说是为了公平,可让我们当众‘揭伤疤’,这对我们公平吗?” 为认定贫困生资格,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接受投票,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,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?

贫困与否,应有个判断的“参照系”。但现在,是否贫困,需要借助“演讲”的效果,需要由“观众”根据亲疏喜恶、“鉴赏能力”投票才能认定。那么,身高、长相、“演讲才能”较差的同学可要注意了,很可能落选哦!

公平公正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!该学院想公平公正,规避暗箱操作,发助学金避免“偏差”,本无可厚非。但助学金名额有限,“僧多粥少”,难免给学校学院造成了甄别的麻烦。对此,涉事学院的对策本应着力于如何加强调查、比较、判断的能力,改进工作方式,如实学校完全可以组成一个专项调查小组,真正地去考查,选出需要帮助的人,更好地维护他人自尊,而非公开“选拔”式的,这样才能免受蒙蔽,确保助学金发放准确、公正、不出差错。

但现在,涉事学院不想劳神费力做足调查、核实的具体琐碎工作,而是“旁敲侧击”,企图通过观看一场“比穷演出”,就得出一个“贫困真相”。这是把自己的工作难度以“公平正义”的名义,转嫁到众多贫困脆弱的学子们头上去。这是用偷懒,来换得学生“无颜”。

诚然,贫穷不是污点,但非得让人当众示“穷”,对有些人来说,却意味着尊严辱没,有时还得抖露个人隐私,这会让他们背上心理包袱。对学校来说,又怎能不顾及学生的想法,为了所谓的公平,让一些贫困生自“揭伤疤”?

演讲“比穷”,不能无视学生尊严。涉事学院方面以伤害其自尊心为代价,搞“比穷”演讲,太不应该。本来,学生交出了申请,下一步就是学校方面去做自己该做的,而不应让贫困学子额外“自证贫困”。要杜绝鸠占鹊巢,完全可采取更合理的方式。假如真正贫困的学生为了尊严,而逃离众目睽睽的“演讲现场”,涉事学院用心良苦的“甄别计谋”,岂不是面临破产的风险?

学生:演讲并投票选出“最穷”

小刘告诉记者,她是外地来沈读大学的学生,家境贫困,可正是贫寒的家境养成了她好强不服输的性格。“我最不爱在别人面前说我家里的情况,不想让大家知道我家困难,不想让人同情,更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。”小刘说。

“可现在要认定贫困生资格,拿助学金和奖学金,就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我家困难的情况,真是开不了口!”小刘告诉记者,学院为了公平公开,在认定贫困生资格的环节上,每位提交申请的学生除了要上交贫困认定材料外,还要在同学面前将自己贫困的家境和盘托出。随后投票选举,得票最高的前5名才能获得资格。“有的人愿意讲,得票自然多,可像我这样不爱讲的,肯定没人投给我啊!这样真的公平吗?”

“如果要靠演讲才有可能获得助学金,你会选择吗?”记者在两类大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,一类是家境普通学生,对这样的问题均表示不会选择,“因为保护自己的隐私更重要”。

记者又就这个问题采访曾经报道过的五名贫困学子,虽然思考回复的时间不一,但是均表示会上台演讲,“3000元的资助是个不小的数额,基本可以解决一个学期的生活费,何况我家本来就贫穷,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。”来自青海藏族乡的陈立同学很坦然地告诉记者,有时候必须向现实屈服。虽然会这样做,但是所有被调查大学生均表示不赞成这样的方式。

老师:演讲不能客观反映贫困

“年轻人都有自尊心,特别是18、19岁阶段。”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邹萌表示,用这样的方式说不定会适得其反,“有个别同学会有拉票的嫌疑,谁说得煽情谁得到的支持就多,那些不善于表达的贫困学子得不到真正的关怀,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”。

院方:最初是想评判公平公开

10月15日,记者来到了这所学校,见到了该学院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相关负责人。该负责人表示,贫困生认定工作一直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,力争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认定标准则是申请学生提交的贫困认定材料。贫困生分为特殊困难、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,每个等级的人数都是有定额的,因此学院才想以一个公平的方式进行认定。

“公开演讲的方式也是一年多以前才使用的,出发点是好的,以前学生没有反馈说这种方式不好,我们也就疏忽了。现在看来,这种方式的确会对贫困生的自尊心有所伤害。我们已经着手修改测评认定的方式了,可能会借鉴兄弟学校、学院的好办法,尽量做到让同学们满意。”

 “比穷演讲”是校园懒政

在网友的吐槽里,能看到助学金的各种“奇葩”用途:设宴请客、买化妆品、购置游戏装备……从这些远远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开支来看,当下高校的助学金申请队伍里,的确有人鱼目混珠。秉持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理念,扣上了公平高帽的“比穷演讲”,似乎颇具正义性。

高校存在助学金申请乱象不假,但由此就以一场罔顾贫困生人格尊严的“哭穷比赛”来实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无疑是一种仅站在校方立场、希图一劳永逸的懒政行为。

助学金设立的目的之一,就是让贫困生能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。让人放下自尊,将家庭的隐私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朝夕相处的师友,这无异于对贫困生的二次伤害。他们的义务仅仅是在户籍地开出贫困证明,而其他的工作则完全应当由校方完成。因此,举办“比穷演讲”,让学生“自证贫困”的学校,既错在侵犯贫困生隐私、践踏其尊严,也错在推卸工作责任。

既是校园懒政,就该立即整改。但也有论者认为,单凭几乎可随意开出的贫困证明,根本无法落实助学金的准确发放。然凡事皆有利弊,既然尊严和隐私是两条不能僭越的底线,那么学校能做的,也只是在信任贫困证明的基础上,对助学方式进行改良。比如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“隐形补助”就是基于助学金制度的创新和细化。该校利用技术手段,对监测到的连续数月消费较低的饭卡,自动打入餐补。如此把直接的资金补助,改为其他方式的生活帮扶,既会降低其他学生动歪脑子的几率,也能在尊重贫困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让其得到必要的帮助。

一直以来,对于贫困人群,一些部门和个人在给予帮助和扶助的同时,不尊重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,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施舍意识,夸大于施与者的物质救助而忽视了受予者的精神“帮扶”,恣意享受着高尚的荣光却将受助者的尊严踩在脚下:要人拿着救济款照相者有之,上台亮相者有之,而通过比穷演讲来评定申领助学金的资格,是将贫困家庭的窘境、贫困学生的伤疤当众撕开,裸露在人面前,如果说贫穷本已造成这些孩子的经济地位不平等,比穷演讲则是对其心志的第二次戕害

比穷演讲伤害慈善伦理,是一种伤害式救助。助学金是国家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,体现了扶危济困的公益精神和保障教育公平的公共道德。比穷演讲无疑与此宗旨背道而驰。不容小觑的现实是此类演讲在各大学校普遍存在,应当引起有关部门极度重视并大力纠偏,才能实现对贫困阶层的最细心呵护和社会的最大公平。

总而言之,如何提高贫困证明的公信力、改良助学金制度,是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的责任,绝不能以一句“为求公平”就将此担子转嫁到贫困生瘦弱的肩膀上。

分享到:

文章类别